《太平洋学报》与北大海洋研究院联合举办 “‘十九大’后中国涉海战略新布局”学术研讨会
2017-12-05 10:35:25
5223
《太平洋学报》与北大海洋研究院联合举办 “‘十九大’后中国涉海战略新布局”学术研讨会
党的“十九大”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标志着我国社会发展及外交理论、实践创新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今年11月以来,我国领导人先后参加APEC峰会和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要会议,开启了新时代我国外交的新篇章,蕴含着我国涉海战略新布局。在此背景下,12月1日上午,《太平洋学报》编辑部与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全球互联互通研究中心联合举办 “‘十九大’后中国涉海战略新布局”学术研讨会。
第一,从新时代发展角度探讨和思考我国新的涉海战略历史方位和成因。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王安涛处长系统介绍了我国近几年在低敏感海域合作的新情况新进展,形象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图景。
第二,从新的认识高度探讨和思考了涉海战略顶层设计的总体考虑。
(1)国家海洋局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副司长刘岩系统分析了在陆海统筹思路下,如何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和全球海洋治理体系问题。
(2)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张炜研究员对新的涉海战略概念体系作了系统介绍,对军事在其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提高战略威慑和军事外交,双轮驱动等问题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3)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滕建群研究员围绕中国海洋意识觉醒与未来问题提出了观点,认为:黄岩岛维权、日本“购岛事件”、“十八大”首提建设海洋强国这三大事件进一步促进了中国海洋意识的觉醒,“十九大”以后海洋意识应继续加强并跟进。
(4)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认为应围绕新时代思想更快地提出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具体抓手,并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应该着重把握的五个发展路径。
(5)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刘静烨围绕如何提升我国应对海洋形势的多样性、复杂性和敏感性能力,需要着力加强海洋公共外交等几个重点问题。
(1)宏观层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军红研究员从政治、经济方面发展角度,提出应根据“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欧亚海洋格局变化,积极构建新的设想和框架。
(2)中观层面,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宋伟认为美印太战略基本成型,中国应该在该战略未完全成型之前积极地参与并应对。
(3)微观层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宋清润副研究员分析了美泰军事同盟的新变化,认为这个变化是适应新的海洋形势、适应新的地缘变化而产生的,应深入加强研究和分析。
(1)海南师范大学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刘锋研究员从整体战略规划角度对南海做了一个完整的分析判断。
(2)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许利平研究员建议应在过去双轨思路的基础上研究探讨未来南海“新双轨”并进思路及前景,对海洋安全合作、海洋经济合作和海洋人文合作三个路径进行了分析。
(3)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世界海军研究室主任张烨研究员对近期美在南海“航行自由行动”的发展趋势作了分析判断,并提出了积极有效应对的基本思路。
(4)中国社科院边疆研究所海疆研究室主任侯毅副研究员提出要继续加强南海历史遗迹与文物的保护、开发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