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社科论坛2022——山东与太平洋岛国海洋合作路径研讨会暨第五届太平洋岛国研究高层论坛在聊城举行
2022年7月2日,由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中国太平洋学会太平洋岛国研究分会、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和聊城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承办的山东社科论坛2022——山东与太平洋岛国海洋合作路径研讨会暨第五届太平洋岛国研究高层论坛在山东聊城举办。包括国家部委、中国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及聊城大学等多所省内外高校,以及《大众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在内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加本次论坛。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
在论坛开幕式,中国-太平洋岛国对话会前特使杜起文、中国太平洋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正楼、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以视频方式向论坛成功举办表示祝贺。李正楼在致辞中指出,与太平洋岛国之间的合作交流是中国太平洋学会重要关注点,为此学会设立了中国太平洋学会太平洋岛国研究分会,依托在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学会今后将以创建一流学会为目标,为推动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为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推进太平洋地区合作与交流做出更大贡献。
论坛邀请了多位专家做主旨报告和专题报告,与会专家学者通过分组讨论就山东与太平洋岛国海洋合作路径展开深入交流研讨。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制定鲁太海洋合作规划,全面推进鲁太海洋合作。北京外国语大学牛丽教授认为开展海洋产业合作既与山东省海洋产业发展目标相契合,又与太平洋岛国发展“蓝色太平洋””目标相适应,是鲁太双方的共同需求。鲁太在渔业合作、低碳海运业务、海洋产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合作、保护海洋生态、海洋文化合作以及与海洋产业相关的软件开发和数字经济合作、海洋产业政策与科技商务合作、海洋产业合作融资机制等10个方面具有极大的合作潜力。牛丽建议,山东省应积极配合国家相关部门,与相关智库、科研单位、银行、企业等组成针对鲁太海洋产业合作的联合机制,并制定山东省开展鲁太渔业合作战略和实施计划,实现鲁太海洋产业合作新突破。
鲁太海洋合作须提质增效,推动双方海洋合作迈向更高水平。聊城大学于镭教授认为,山东是渔业大省、农业大省、林业大省,这与太平洋岛国的经济结构相契合;目前,鲁太渔业合作蓬勃发展,然而,鲁太海洋合作仍有提质增效的空间。于镭建议,要构建鲁太互利共赢海洋经济合作新格局。山东应与太平洋岛国合作发展产业化、科技化、集约化的高端渔业产业,打造多功能渔业基地;开展集约化高品质农林合作;开发高品质海洋旅游业,将山东打造成赴太平洋岛国旅游交通枢纽;推动鲁太开发海洋新能源。
开展海洋领域的技术合作,推动太平洋岛国海洋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枣庄学院徐祗朋教授认为,鲁太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徐祗朋建议,加强与太平洋岛国开展可再生能源合作,利用山东先进的海洋科技,提高太平洋岛国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形成规模化效益,以此太平洋岛国海洋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推进鲁太海洋旅游业合作,深化中太旅游外交内涵。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孙晓燕教授认为,深化鲁太海洋旅游业合作是山东作为海洋大省的责任担当,可以满足山东海洋旅游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并推进山东与太平洋岛国旅游业共同发展。孙晓燕建议,山东可以借鉴国外海洋旅游业合作发展经验,通过响应国家外交政策,深化旅游外交内涵,开展沿海城市点对点精准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援助,推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互助,推动鲁太海洋旅游业合作健康发展。
加强鲁太人文交流与合作。华东师范大学汪诗明教授认为,山东是中国沿海大省、经济强省,海洋经济发达,与太平洋岛国的经济合作走在全国前列。然而,山东与太平洋岛国距离遥远,要想做到相互尊重、充分了解岛国诉求,需要加强人文交流以便为海洋合作打下坚实基础、提供动力。
深度参与南太平洋海洋治理,提升海洋产业合作水平。聊城大学梁甲瑞博士认为,山东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是大势所趋,契合了南太平洋地区构建多维度多层级伙伴关系的诉求。梁甲瑞建议,山东应有效利用地方优势,积极与太平洋岛国构建蓝色伙伴关系,保护南太平洋生态系统健康和生物多样性,提升双方海洋产业合作水平,深度参与南太平洋地区海洋治理。